# 徐悲鸿《春山十骏图》:笔墨间的生命礼赞
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,徐悲鸿以中西融合的绘画理念与精湛的写实技巧,为传统中国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,而他笔下的骏马更是成为跨越时代的文化符号。《春山十骏图》作为其晚年鞍马题材的巅峰之作,既延续了他对“马”这一意象的精神寄托,又以恢弘的构图与细腻的笔触,展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鸣,堪称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瑰宝。
## 一、创作背景与时代语境
《春山十骏图》创作于1952年代末期,正值中国社会经历剧烈变革的关键时期。彼时,徐悲鸿历经战乱漂泊,从欧洲游学归来后,始终致力于革新中国画坛。他主张“古法之佳者守之,垂绝者继之,不佳者改之,未足者增之,西方画之可采者融之”,而这幅《春山十骏图》正是其艺术理念的集中实践。
这一时期,徐悲鸿的创作既承载着对民族精神的呼唤,又饱含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“春山”象征着历经寒冬后的生机与希望,“十骏”则隐喻着民族复兴的蓬勃力量。在战火初熄、百废待兴的时代背景下,画作以昂扬的生命力,为困顿中的国人注入了精神动力。
## 二、构图布局与视觉张力
《春山十骏图》采用全景式构图,纵180厘米,横360厘米的巨幅尺幅,让观者仿佛置身于层峦叠嶂的春日山景之中。画面以蜿蜒的山势为脉络,十匹骏马分布于前景、中景与背景,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。
展开剩余73%- **前景**:两匹枣红色骏马立于溪边,一马低首饮水,鬃毛随微风轻拂,另一马侧首回望,眼神警觉而灵动。徐悲鸿以浓墨勾勒马的肌肉线条,用赭石色晕染躯干,既保留了传统工笔的细腻,又融入了西洋绘画的解剖学知识,使马匹的骨骼与肌肉关系清晰可辨,充满力量感。
- **中景**:五匹骏马或奔或驻,构成画面的视觉中心。其中一匹白马腾空跃起,四蹄翻飞,马尾如流星般甩出,墨色的浓淡变化精准捕捉了运动中的动态张力;不远处两匹黑马并肩缓步,步伐沉稳,与腾空的白马形成动静对比,展现了马群中既有昂扬的激情,亦有从容的气度。
- **背景**:三匹骏马隐于云雾缭绕的山峦间,仅露出部分躯干与马头,以“留白”手法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感。远山以淡墨皴擦,近树用浓墨点染,青绿与赭石的色彩交织,既呼应了“春山”的主题,又通过冷暖色调的对比,突出了马匹的主体地位。
整幅画的构图打破了传统鞍马画单一的场景局限,将马群置于壮阔的自然景观中,使个体生命与天地山水形成对话,体现了徐悲鸿“天人合一”的东方哲学思考。
## 三、笔墨技法与中西融合
徐悲鸿的艺术革新在《春山十骏图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他摒弃了传统文人画中“写意不重形”的弊端,将西方写实主义与中国笔墨精神相融合,创造出独具一格的“徐氏马”风格。
在马匹的刻画上,他以“线”为骨,用劲挺的中锋线条勾勒马的轮廓,如马的肩胛骨、肋骨处的线条刚劲有力,而腹部与腿部的线条则柔和流畅,精准区分了不同部位的质感。同时,他以“墨”为肉,通过“破墨”“积墨”等技法表现马的毛色层次:黑马的鬃毛以焦墨点染,边缘用淡墨晕开,形成毛茸茸的质感;白马则以留白为主,仅在关节处用淡墨轻扫,凸显其洁净与灵动。这种“以形写神”的手法,既保证了造型的准确性,又赋予了马匹鲜活的生命力。
对于背景的处理,徐悲鸿同样展现了兼容并蓄的智慧。山石的皴法借鉴了传统山水画的“斧劈皴”与“披麻皴”,但笔触更为简练,避免了喧宾夺主;春树的描绘则融合了印象派的色彩理念,以点彩式的笔触点染新绿,表现出春日草木的蓬勃生机。溪水的刻画尤为精妙,他以极淡的墨色横扫纸面,再用清水晕染,使水面呈现出波光粼粼的透明感,与岸边骏马的坚实形成虚实对比。
## 四、意象内涵与精神象征
在徐悲鸿的艺术世界中,“马”始终是民族精神的象征。《春山十骏图》中的“十骏”并非简单的动物描绘,而是承载着他对时代的思考与期盼。
“十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圆满、和谐的象征,十匹骏马姿态各异却井然有序,暗含着对民族团结的隐喻。画中没有鞍鞯束缚的野马,象征着挣脱枷锁、追求自由的精神;而马群在春山中的从容姿态,则寄托了画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在战乱刚结束的年代,这种精神寄托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。
此外,“春山”的意象同样耐人寻味。画面中的山峦虽有起伏,却无险峻之感,溪水潺潺,草木葱茏,处处洋溢着温润平和的气息。这种自然景观的营造,与徐悲鸿早年作品中“秋风烈马”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,展现了他晚年心境的转变——从对苦难的控诉,转向对生命力量的赞美。
## 五、艺术价值与后世影响
《春山十骏图》作为徐悲鸿鞍马题材的代表作,不仅在艺术技法上实现了中西融合的突破,更在精神层面为中国画注入了时代生命力。它打破了传统文人画“逸笔草草”的局限,证明了中国画可以通过写实与写意的结合,表现更宏大的社会主题。
这幅画对后世影响深远。当代画家刘勃舒、杨之光等均受其启发,在鞍马画中延续了“以形写神”的理念;而其“艺术为人生”的创作态度,更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准则。如今,《春山十骏图》被收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,每年吸引无数观者驻足,人们在笔墨间不仅看到了骏马的英姿,更感受到了一个民族在苦难中不屈的精神力量。
从技法到精神,《春山十骏图》始终闪耀着不朽的光芒。它既是徐悲鸿艺术生涯的巅峰写照,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缩影。当我们凝视画面中那十匹奔腾于春山之间的骏马时,看到的不仅是笔墨的精妙,更是一个时代对生命、自由与希望的永恒礼赞。
发布于:陕西省利好优配-吉林炒股配资平台-配资网炒股-中国股票配资网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